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副标题

IMLIP资源

IMLIP资源

副标题

论坛回顾|刘洋:浅谈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专委会(CAAI-IMLIP)青年工作组及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于2021年10月27日周三下午共同举办了“青年论坛系列活动”第一期。本期邀请到清华大学刘洋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进行了题为“浅谈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讲座。讲座以线上的方式进行,由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徐健教授主持,主要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青年教师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活动开始前,主持人徐健教授对刘洋教授和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刘洋教授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清华-华润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重要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2项。曾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主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亚太分会执委兼秘书长、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编委、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此次讲座,刘洋教授从青年教师面临的职称晋升、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常见困难出发,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总结青年教师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及三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并给出了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的宝贵建议。报告中,刘教授指出,青年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会随时间推进而维度不断增高,由单纯考虑如何撰写和发表论文,到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科研团队、工程应用,再到行政工作、职称评定、学术服务、人才称号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青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理清各项工作任务之间的因果关系,抓住工作重点,不断调整,持续升级认知、转换思维、培养习惯,让个人内在“操作系统”不断升级换代。

    针对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的问题,刘教授给出了以下宝贵建议:1)以做事为中心,即科研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两个基本问题:做什么事,以及如何把事做成。确定做什么事时,要考虑事情的高度、成熟度、可行度等因素,以在学术上树立独有的学术品牌。2)战略上勤奋,采取“自顶向下”模式考虑做什么事以及如何把事情做好,进而进行发展规划、研究方向、团队管理、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战略部署。3)拥抱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地从认知体系、思维方式和决策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改造。4)提升凝练与表达能力,锻炼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信息呈现能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实践信息为表,逻辑为骨,思想为心的的写作表达方法。5)内心强大,在科研过程中承受高压、遭遇失败是常态,对此,应善于分析并找出产生负面情绪的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应对策略,执行策略。在高压、逆境、低谷时期应深思改变。6)加强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应追求战略目标的达成,而不是绝对的时间投入,用投资的角度看待精力管理,以寻找一种最大化投资收益率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后,刘教授强调,教师的成长之路通常以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为主线,此过程中,青年教师应不断升级认知、转换思维、培养习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活动最后,主持人徐健教授总结道,刘教授从哲学层面上对青年学者如何突破所处困境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刘老师优秀的个人成长经历也给青年教师带来很多启发,期待与会的教师也能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共同促进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发展。会后,众多青年教师也纷纷向刘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并希望能有机会和刘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刘教授表示会进一步跟大家分享自己在团队建设、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经验体会。

    IMLIP专委会青年工作组将持续举办青年论坛系列活动,分享优秀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成果和经验,为广大青年教师带来更多启发与交流机会!



作者:张婧

审核人:饶高琦


分享到:
ABUIABACGAAg6tCwgwYo1JH-0AUwggI4ggI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